1.  > 交通知识

我国古代的交通规则有哪些(我国古代交通规则的文化传统)

我国最早的交通规则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。古代有一种交通法则,叫《仪制令》,创立于唐代,流行于宋代。当时的交通工具简单而杂,有车、船、轿、牲畜等。车辆主要类型有和平车、囚车、陷阱车等。船舶主要类型有公务船、哨兵船、渔船、快船、军舰、大小泥鳅船(也是公务船)等。轿的种类主要有山轿、袖珍轿、凉轿、暖轿等。牲畜主要有马、驴、骡等。面对交通混杂、秩序混乱的情况,太平兴国八年宋太宗(983年),朝廷颁布圣旨,命开封、京都及各府县在城内主要交通路口悬挂木牌,上书“《仪制令》”,作为交通规则。遵守。到了南宋,这种交通规则从州扩大到县,并从悬挂木牌发展到刻石立碑永久示人。今陕西灵崖寺大雄宝殿左楼尚存石刻《仪制令》块。 “礼令”三个大字下方,平行刻着四排小字:“卑者避贵,少者避善,轻者避高。”重,走,避。”这里的“避”字应该理解为“给”。如果剔除封建社会等级制度的糟粕,这个交通规则就类似于现代的“礼前三”。另外如今,在我国,行人和车辆都遵守靠右行走的交通规则,相传这种交通规则源于古代军队的队列规定。当两队队列在路上相遇时,由于士兵们右肩扛着长矛或刀剑等武器,不得不让出左侧给迎面而来的军队,自动靠右侧行走,久而久之就成了交通规则。古代军队一直遵守并世代相传至今,我国的驾驶座位于左侧,以方便观察路况和安全驾驶。

本文由admin发布,不代表交通知识_交通违章_天津智能交通网立场,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:/jtzs/74627.html

留言与评论(共有 0 条评论)
   
验证码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