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 > 交通知识

行车不良行为(不良行为生活方式主要有哪些)

人们常说事故十有八九发生得很快,但你知道吗?驾驶员的不良习惯也可能降低行车安全。

1. 喝

很多人认为开车时只要不喝酒就没事。事实上,车祸往往可以追溯到驾驶员8小时内的饮酒行为。这是因为酒精进入人体后,在肝脏中氧化得很慢。酒精会急剧降低大脑利用氧气的能力,显着影响驾驶员的记忆力、判断力、理解力和注意力。

2. 吸烟

美国马萨诸塞州的一项调查显示,吸烟者更容易违反交通规则并发生交通事故。这是因为司机低头点火时注意力分散。同时,烟雾刺激眼睛和呼吸道,导致视力模糊或突然咳嗽。

3.听立体声

车内扬声器声音过大也是一个不安全因素。德国教授赫尔加?德拉莫特曾明确指出,当车内音量超过65分贝时,会让人烦躁、不安;当音量达到80分贝时,会让人兴奋、不安,随之而来的是听力疲劳、视力下降。很难正确判断情况并控制车辆,很容易导致车祸。

4.戴墨镜

太阳镜的黑暗会延迟眼睛将图像传输到大脑视觉中枢的时间,同时造成速度感知的扭曲,导致驾驶员判断延迟和处理错误。科学监测表明,当车速达到每小时70至80公里时,驾驶员正常视力1.2会骤降至0.7以下,导致辨别周围环境和人的能力大大下降。

近日,专家提醒:下车前不要长时间看电视或视频,以免视力短时间内急剧下降。美国科学家罗伯特曾经要求一群司机按照预定的路线陆续出发。结果,每辆车都准确地到达了目的地。然后,他让司机们观看四个小时的电视视频,然后沿着原路线行驶。结果,9%的司机莫名走错了路线,20%的司机误解了信号灯。这是因为强烈的电子束会引起神经系统和感官疲劳,使驾驶员在不知不觉中误入歧途。

5.空腹驾驶

据统计,不少司机在空腹驾车时发生交通事故。为什么司机空腹开车容易发生交通事故?

当驾驶员饥饿驾驶时,精神高度集中、注意力集中、疲劳(需要消耗更多的血糖),很容易导致血糖浓度下降,引起大脑神经系统的症状,包括头晕、头晕、以及早期的烦躁不安。定向力、判断力、识别力、肌张力下降,还有嗜睡、手脚颤抖等症状。另外,空腹开车还有一定的心理因素,此时开车很容易发生交通事故。如果血糖进一步下降,可能会出现意识不清、心动过速、强直性惊厥等症状。

因此,建议驾驶员无论是长途驾驶还是短途驾驶,都要养成规律饮食的习惯。这不仅有利于预防自身疾病,也是安全驾驶的重要保障。

本文由admin发布,不代表交通知识_交通违章_天津智能交通网立场,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:/jtzs/74075.html

留言与评论(共有 0 条评论)
   
验证码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