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首页 > 交通知识

事故逃逸构成犯罪行为扣几分

一、事故逃逸的定义

事故逃逸是指在发生交通事故后,肇事者故意隐瞒或逃避法律责任,不停车等候处理事故,并迅速离开现场的行为。事故逃逸并非单纯的交通违法行为,而是一种犯罪行为。

根据我国《道路交通安全法》,被侵权人或当事人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后,应当依法在现场采取措施,报警、医疗救助伤员,保护现场,协助解决纠纷,并根据交通管理部门的要求,提供交通事故基本情况以及相关信息和证据。而事故逃逸行为则是严重违反了这些法定义务。

因此,事故逃逸行为会被视为违法犯罪行为,并受到法律的严惩。

二、事故逃逸的不良影响

事故逃逸行为的存在给社会治安和交通安全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。

首先,事故逃逸行为使得肇事者逃避了法律的制裁,对受害人的合法权益构成了侵害。受害人在事后无法通过保险公司或司法程序得到赔偿,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。更为严重的是,肇事者的逃逸可能导致伤者无法及时得到救治,增加了交通事故的伤亡人数。

其次,事故逃逸行为助长了社会不信任的氛围。如果每个人都可以随意逃逸交通事故的责任,交通秩序将会陷入混乱,人们不敢相互信任,社会的稳定和谐将无法得以维护。

此外,事故逃逸行为也是对公平正义的践踏,违背了社会道德和法律法规的基本要求,破坏了社会风气和公共秩序。

三、事故逃逸行为的法律后果

根据我国法律规定,事故逃逸行为将被认定为犯罪行为,并受到刑事处罚。

根据我国《刑法》第一百三十八条的规定,因交通事故致人死亡,当事人逃逸的,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,将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、拘役或者管制。如致人重伤,将被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;致人轻伤或财产损失,将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、拘役或者管制。此外,依法将吊销机动车驾驶证,并且五年内不得重新申请机动车驾驶证。

可以看出,事故逃逸行为不仅对肇事者的自身利益产生负面影响,还将面临法律的严厉制裁。

四、呼吁遵守交通法规

为了维护交通秩序和社会公平正义,我们应该共同呼吁遵守交通法规,杜绝事故逃逸行为的发生。

首先,交通安全意识应当得到提高。每个驾驶人员都要明晰道路交通秩序的重要性,尊重生命和他人的权益,做到依法驾驶,文明行车,遇到交通事故时要及时报警和采取必要的救护措施,切不可逃逸现场。

其次,加强交通执法力度。交通管理部门应加大对事故逃逸行为的打击力度,加强对逃逸肇事者的追踪和处罚力度,形成强大的震慑作用。

同时,加强交通安全宣传教育。通过广告宣传、教育活动等方式,提高公众对事故逃逸行为的认识,引导人们养成遵守交通法规的良好习惯。

总结

事故逃逸行为是一种严重的犯罪行为,对社会安全和交通秩序产生了不良影响。被法律认定为犯罪行为的事故逃逸者将受到法律的严惩。为了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和交通秩序,我们每个人都应该遵守交通法规,明晰交通安全意识,共同建设和谐文明的社会。

本文由admin发布,不代表交通知识_交通违章_天津智能交通网立场,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:/jtzs/30654.html

留言与评论(共有 0 条评论)
   
验证码: